罗马柱的主要柱式
▼多立克柱
帕特农神殿↑
这就是气势恢宏的帕特农神殿建筑师都想来朝圣的地方。
两千多年前这里供奉着雅典保护神——雅典娜的神像,两千多年的风雨战乱使神殿损毁严重,但透过这些屹立不倒的多立克柱,依然能够想象到神殿当年的宏伟气势。
多立克柱↑
因造型显得古朴浑厚,刚健简洁被古罗马的建筑师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称之为男性柱式。
多立克柱的名称来自多利亚人,公元前1200年至800年居住在克里特岛及巴尔干半岛南部,后成为希腊古典时期的四大族系之一。
▼爱奥尼亚柱式
爱奥尼亚柱式的名称源于地名,位于爱琴海东部的小亚细亚西南,史称爱奥尼亚地区,是古希腊哲学政治及艺术的发源地。
爱奥尼亚柱↑
爱奥尼亚柱式有一个线条柔美的柱座,纤细的柱身,柱帽上雕刻着圆形涡卷和装饰带,象亭亭玉立的少女,活泼而优雅。所以维特鲁威称她为女性柱式,这种柱式也是古希腊直至今日最大量被使用的柱式。
▼科林斯柱式
科林斯柱式↑
科林斯是古希腊时期的一个小邦国,位置在雅典的西面,相传公元前5世纪,一个名叫卡里马库斯的工匠在路过少女的墓前看到一个装满祭品的竹筐,筐下长满了毛莨和忍冬草,植物的叶子受到竹筐的限制只能随着筐体向外翻卷,形态很美,工匠心念一动,把这种形态雕刻成柱头装饰,于是科林斯柱式诞生了。
▼塔司干柱式
塔司干柱式↑
古罗马人觉得古希腊的多立克柱长得太高了,于是就把它压低了,顺便抹去了凹槽,于是形成了塔司干柱式,通常用在小型建筑或者做叠层柱式建筑的时候立在底层。
▼混合柱式
1400年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阿尔贝蒂觉得爱奥尼圆柱上的涡卷和科林斯柱上的翻叶还不够热闹,索性就把两种造型叠加在一起,又添加一些别的图案,就形成了混合柱式。